重新评估远紫外线对大鼠角膜损伤表明,远紫外线的危险性极低

人们普遍认为,所有的紫外线都可能对人体有害。传统杀菌灯(汞灯)发射的主要波段254纳米紫外线伤害尤为严重,因为它接近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(260-275纳米),因此被广泛用于消毒。

然而,最近人们发现,远紫外线(短波长紫外线),如 207 或 222纳米,对人体更安全,同时具有消毒作用,因为这些波长只穿透角质层,皮肤的最外层由不含DNA的死细胞组成。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,我们报道了 222纳米远紫外线不会在大鼠中引起可检测的角膜损伤,而 254纳米紫外线即使在轻微的暴露剂量下也会引起角膜损伤。

此外,在重复照射222纳米远紫外线以检测眼睛和皮肤的长期、迟发性异常后,在色素性干皮病互补A 组 (Xpa) 敲除小鼠中未观察到。 222纳米的辐照对角膜和皮肤的危害较小,这一事实表明,即使有人在场,远紫外线也可用于整个房间的杀菌应用——不同于254纳米紫外线消毒,它不需要更严格的预防措施

222纳米远紫外线将成为预防 COVID-19 等传染病的重要工具之一,因为极低剂量的222纳米远紫外线可有效灭活人类冠状病毒。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(ACGIH) 2021年之前推荐的 222纳米的阈限值 (TLV®) 为每天22mJ/cm²。

然而,这个值是根据大约 50 年前进行的阈值研究确定的。考虑到未来预期使用较短波长的UVC作为紫外线杀菌辐射 (UVGI),重新评估紫外线对角膜损伤的阈值并重新考虑 TLV® 将变得更加重要。因此,在最初关注222纳米远紫外线后,我们扩大了研究范围,以评估 UV-B和 UV-C辐射对大鼠角膜损伤的波长依赖性。

在这项研究中,我们揭示了远紫外线、短波长 207纳米紫外线和 222纳米紫外线的危险性极低。远紫外线对角膜的危害似乎比以前考虑的要小,这表明应该允许更高剂量的照射。

据报道,222 纳米远紫外线显示出足够的新冠病毒灭活能力,暴露剂量小。与新冠病毒一样,未来也有可能出现未知病毒。远紫外线,尤其是 222纳米远紫外线,将成为对抗任何病毒的更重要工具,因为无论病毒突变如何,紫外线都具有灭活作用。

目前,222纳米远紫外线的使用剂量低于当前的 ACGIH TLV®。然而,如果 222纳米远紫外线可以在更高的曝光剂量下获得,它的灭活效果会变得更高,其应用场景可能会变得更广泛。

点击这里了解相关研究论文。

近期文章